|
|
|
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时间:2012/5/8 10:40:56 浏览:1759次
|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12年4月20日
按照会议要求,将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整体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特点 今年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增长,但经济运行下行态势明显,特别是工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增加,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压力较大。 (一)工业生产虽然有企稳向好表现,但仍然处于下行调整区间。 一季度,全省工业生产由去年“稳固回升”转为“缓中渐稳”。增速减缓。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340.4亿元,同比增长13.5%,是去年以来累计增速的次低点。对比去年四个季度工业增加值增幅,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回落了1.6个百分点以上,速度明显减缓。增长渐趋平稳。一是一季度增长较前两个月有所恢复,高出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位于全国第16位,较去年同期及前两个月均前移4位。二是3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45.6亿元,基本达到了去年下半年的月平均水平。三是七大主要行业中除石化行业,其余六个行业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特别是钢铁行业好于预期,拉动增长5.6个百分点,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41.5%。 尽管有渐稳迹象,但工业生产总体仍处于下行调整区间,从重点行业看,七大主要产业中装备、建材、石化增速为近25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与2010年和2011年的平均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从出口情况看,一季度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313.4亿元,同比增长11.3%,同比下降13.9个百分点,2年来首次低于20%;从先行指标看,一季度工业用电量增长了4.8%,比去年末降低了7.8个百分点;公路货运量同比增长了14.9%,但增速较1月份和2月份分别降低了2.4、0.9个百分点。 (二)工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亏损明显增加。 27个月以来全省工业企业利润增幅首次出现负增长,主要指标呈现“一缓两降三增”。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放缓。前两个月,1157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10.3亿元,同比增长10.1%,比同期降低22.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保定市主营业务收入负增长(-0.3%)。二是利润大幅下降。1-2月实现利润总额178.8亿元,同比下降20.6%,继2009年底利润增幅转正以来再次出现负增长,降幅比全国高出15.4个百分点。黑色压延、石油加工、黑色矿采选和电器机械制造业4个行业累计影响利润增幅28.2个百分点。秦皇岛市亏损3.16 亿元。三是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明显下降。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3.4%,比同期下降了1.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7个百分点。七大行业除纺织业利润率持平外,其余均有所下降,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压延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利润率均仅为0.1%,分别比同期下降2.6和 4.6个点。四是成本费用明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0.9%,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9元,高出全国4.2元,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累计增长22.3%,三项费用在主营业务成本占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五是亏损额和亏损企业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额达80.7亿元,比同期增加了41.2亿元,亏损增幅达到104.3%,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1.2个百分点。亏损面为18.7%,分别比同期和去年底上升了3.7、 9.4个百分点。黑色压延业、石油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及电力生产供应业等4大行业累计亏损占亏损总额的63%。六是上缴税金总额实现增长。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金190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应交增值税132亿元,同比增长13.4%。唐山、衡水、邢台、廊坊4个市税金增幅达20%以上。 (三)工业投资持续增长,增势强劲。 一是投资高位增长。一季度,全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23.1亿元,同比增长34.8%,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1.6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完成530亿元,同比增长84.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1.8%。二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完成投资341.2亿元,同比增长50.1%,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量的33.3%,是支撑我省投资增长的重要行业。医药、装备制造、石化业等三行业技改投资力度大,增速分别达227.7%、141%、105.9%。三是各市抓投入、抓技改的力度继续增加。技改投资超过50亿元的有唐山、邯郸、石家庄、沧州、保定等5个市。11个设区市均设立了技改专项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 (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增加值3522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省GDP比重约为64%;上交税金497.6亿元,同比增长26.5%,占全省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约为63.5%。中、小型企业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8%和24.7%,比全省平均增速分别高2.3和11.2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季度,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近年少有的困难,可以概括为“弱、难、高、重、紧”。一是市场需求减弱。保障性住房比去年降低300万套,铁路基本建设计划投资额同比减少3000亿元,全国汽车产销均为负增长,造船业迎来最艰难的一年。我省产业结构偏重,本轮经济下滑对我省的影响尤其显著。二是重点行业经营困难。钢铁行业,钢材价格虽比年初有所回升,但仍然比去年同期低400元/吨。3月份钢材价格刚有所上涨,4月上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就创下197.9万吨的历史纪录,市场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装备行业,与铁路建设有关的动车3月份产量为零,道岔产量同比下降近六成。建材行业,水泥市场需求量仅有去年同期的50%左右,自3月20日起全省90%以上的水泥悬窑生产线实施为期一个月的限产保价活动,一季度水泥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化工行业,进口原油仍维持高位,成品油价格虽经两次调价,但价格倒挂现象依然存在,行业效益情况没有根本改观。太阳能电池和硅片价格同比下降55.2%、59.1%,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一倍左右。三是企业成本普遍提高。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1%,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增长0.1%,其中燃料动力类指数上涨5.8%,价格倒挂、资源能源的紧平衡、高价位趋势常态化。去年两次上调电价使工业企业前两个月仅电费支出就增加14亿元左右,每月直接影响全省钢铁行业利润1.7~1.8亿元,相当于行业前两个月累计实现利润;原油进口均价达到115.7美元/桶,同比上涨16.1%,企业运输成本增长约15%。用工成本不断上涨,一线工人薪酬同比上涨10%以上。四是企业税费较重。一季度全省清理全社会缓欠税款36.9亿元,同比增长了69.3%;部分基层执法部门在管理过程中以罚代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在治理超限超载中实行一刀切,导致部分钢铁产品运输成本上涨30-60元/吨。五是企业资金依然紧张。在172户重点企业问卷调查中,有过半数(50.6%)企业认为流动资金紧张,其中,严重紧张(缺口20%以上)占14%,明显紧张(缺口10%-20%)占19.2%。数据显示,全省一季度信贷投放速度仍然不理想,新增贷款781亿元,同比少增42亿元。 虽然经济运行中问题和困难较多,但全省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生产要素供需基本平衡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从3月份开始,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好转迹象。一是主要宏观指数显示经济回升信号。3月全国新增贷款达到了1.01万亿元,创14个月以来的新高;全国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引擎环比分别增长0.64%、1.18%和44.7%;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在50%临界值以上,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回升2.1个百分点。二是我省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分别达到了一年多以来的最高点,既是一季度全省工作的最大亮点,更是下一步运行好转的支撑。三是我省企业景气度有所提高。前3个月全省金融机构新增短期贷款同比多增324亿元,说明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活跃程度提高;同时问卷调查显示,有50%以上企业对下一步市场有信心。 综合分析,预计上半年全省工业生产将呈“低开平走”态势,工业企业效益下滑幅度将有所缩减。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将集中在加强运行监测手段、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全力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上来,突出做到“六个强化”。 (一)强化预测预警,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完善一个机制,实施三项调查,加强预测分析。继续实施 “旬分析研究,月调度讲评”运行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监测网络和预测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好县(市、区)工业经济形势月度调查、重点企业季度问卷调查,开展好全省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钢铁行业PMI指数调查,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监测调度,密切关注企业反映的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困难和工业经济走势,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防止工业出现大的波动,确保全省全年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帮扶服务,着力提升运行质量。利用五月份无会月的时间,在全省开展“企业帮扶月”活动。对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继续完善分类指导、分级负责帮扶责任制,确保企业开足马力正常生产。对中小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组织开展“政策送万企”活动,组织创业辅导师、创业辅导员两支队伍,开展“订单式”服务活动,辑印《支持工业发展政策摘编》分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亏困企业,重点开展“复产补损”活动。建立亏损企业、停产半停产企业与行业内标杆企业“结对子帮扶”机制,促其尽快恢复生产、扭亏增盈。 (三)强化协调保障,着力缓解瓶颈制约。突出解决企业资金困难、市场开拓两大难题。一是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大力开展政银企保对接活动,积极协助银行支持小微企业项目,确保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确保小微企业信贷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增速,确保帮助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二是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组织企业上市培训、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一步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需衔接活动。充分利用 “冀展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全省千家名企、名牌联展活动;利用APEC、中博会等平台,组织中小企业开展境内外经贸洽谈,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组织重点行业协会,开展钢铁、装备、建材行业间和区域间产需对接和特色产业集群对接活动。四是积极推进政府优先采购地产品工作,落实工信部、住建部《关于加强推进高强钢筋的指导意见》,加大对高强度螺纹钢的推广、应用,积极引导企业进行适应性调整。五是加强与财税部门沟通协调,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将钢铁行业二次能源发电及余热蒸汽利用(外供蒸汽)、企业外售干化污泥退税政策落实到位。六是会同国土部门,研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实施关闭企业土地置换问题,为企业发展、园区用地增加探索出路。 (四)强化技改投入,着力推进“十百千”工程。制定“十百千”工程重点实施方案,落实项目推进计划,加大重点工作倾斜力度,确保“十百千”工程技改项目占千项技改项目的50%以上。出台2012年度技改投资导向目录,召开全省技改工作现场会,早拨快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及项目。加强技改项目核准、备案工作管理,启用全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二季度开展一次促进项目投产达效专项行动,加强协调调度,保证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按照等量减量置换原则,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项目建设步伐。 (五)强化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以清理规范涉及矿山收费、道路交通超限超载、强收过头税作为突破口加大督查力度。组织开展对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评比、乱培训等行为的专项督察治理行动,查处一批影响重大的典型案件。联合监察部门建立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加强对企业政策信息服务,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建立企业投诉受理反馈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利用网站、报纸、电视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件件有结果、有回声。 (六)强化目标考核,着力新增长点培育。按照省政府要求,落实各市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季度通报制度。抓紧制定各市新增入统企业数量和增加值考核实施办法,细化指标,分解到各市、县(市、区)政府,加强调度,强化督导,细化服务,确保符合规上条件的企业应统尽统,确保新投产企业真正达产达效。
来源:运行监测协调局
|
上一篇:
石家庄市一季度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 下一篇:4月汽车产销环比有所下降 同比保持稳定增长 |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