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全国、全省经济普遍回调的态势下,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良好开局,行业产销指标的增速略有回落,但仍实现22.72%的平稳增长,利润增速继续保持33.28%的快速增长,实现利润总量居全省同行业首位,各项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和全省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我市装备制造业较好的形势主要得益于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初见成效,在逆势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性和增长性。 一、2012年一季度我市装备制造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在全省同行业排位 一季度,我市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入统企业439家,比去年12月份减少56家(统计指标调整,部分小行业调整到其他行业)。 完成工业总产值185.05亿元,同比增长24.69%,高于全省同行业7.91个百分点,完成总量在全省排第三位,保定、沧州在我市前面。 完成销售产值180.65亿元,同比增长22.72 %,高于全省同行业7.17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3位。 产销率97.62%,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7个百分点。 完成工业增加值45.6亿元,同比增长17.70%,低于去年同期增速2.1个百分点。 完成出口交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27.59%,高于全省同行业34.12个百分点。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97亿元,同比增长24.10%;高于全省同行业11.42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三位。 实现利税19.39亿元,同比增长29.19%;高于全省同行业33.21个百分点,总量在全省排第二位。 其中利润14.31亿元,同比增长33.28%;高于全省同行业41.84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首位。 亏损企业的亏损额0.94亿元,同比增长89.57%;低于全省同行业34.38个百分点,亏损额在全省排第四位。 二、2012年一季度我市装备制造业运行特点 1、产销保持平稳增长 我市装备制造业八大类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业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五大类的销售产值实现了20%以上快速增长,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实现7%增长,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出现了13.55%的下滑。 2、多数产品的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2012年,我市装备制造业入统产品36种,一季度保持增长的有25种,占69.44%;有11种产品的产量出现下滑现象。 增长较快的有: 金属制品业:金属切削工具2414万件,同比增长22.74%。 通用设备制造业:齿轮725吨,同比增长48.87%;滚动轴承382万套,同比增长44.70%;金属密封件0.6万件,同比增长66.67%;金属紧固件2751吨,同比增长6.05%,阀门8912吨,同比增长2.65%。 专用设备制造业:饲料生产专用设备完成445台,同比增长75.89%;家用冷柜完成13650台,同比增长64.74%;中型拖拉机316台,同比增长41.741%;农产品初加工机械29665台,同比增长18.12%;模具9295套,同比增长39.84%;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19200台,同比增长22.28%;矿山专业设备1802吨,同比增长11.58%。 汽车制造业:改装汽车1224辆,同比增长9.97%;发动机157842千瓦,同比增长64.99%,其中汽车用发动机19590千瓦,同比增长51.06%。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光缆170871芯千米,同比增长57.79%;电力电缆38795千米,同比增长16.83%。新增产品有:高低压开关板。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摩托车整车完成70515辆,同比增长305.26%。 一季度产量出现同比下降的有交流电动机、小型拖拉机、泵、风机、变压器、液压元件、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塑料加工专用设备、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 3、行业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一季度,我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19.39亿元,同比增长29.19%,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增速11.89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13.32%;实现利润14.31亿元,同比增长33.2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14.29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16.37%。完成较好的是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3.65亿元、3.2亿元、2.06亿元、3.7亿元,增速分别为35.64%、38.41%、50.09%、45.49%。 4、出口交货值保持平稳增长 一季度,我市装备制造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77亿元,同比增长27.59%。表现突出的是金属制品业完成2.41亿元,增速57.80%。 三、运行中的问题 1、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市部分出口产品订单受到影响。 2、从一季度数据看,汽车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自主品牌乘用车和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在下降,影响至与汽车行业关联度高的内燃机零部件行业,受其下行牵引而明显降温,致使我市内燃机零部件制造企业订单受到影响。 3、中低端产品市场饱和,制造成本上涨又具有长期性,企业效益下滑,中小企业生存难以为续。 目前,中低端产品的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企业在手订单严重不足,产品价格下滑,而材料价格、人工成本、能源价格上涨又具有长期性,对企业增支减利因素影响较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资金使用成本明显提高,货款回笼难度加大,速度放缓,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生存发展困难,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四、对当前装备制造业增速回落的分析 今年以来装备制造业经济增速大幅回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去年以来重点联系企业累计订货持续下滑,已经预示今年增速的回落,业内专家也作出判断,符合预期。但是年初回落速度之快,幅度之大又超出行业的预期。分析原因如下: 1、基数影响,去年的走势为“前高后低”影响今年走势。 2、全国机械工业经历了“十五”“十一五”持续快速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形成了巨大产能,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持续走低,这些都预示行业增速不可持续,必将回落。 3、今年我国经济处于主动调整的过程中,经济运行总体符合宏观调控预期方向。经济在减速中加快结构调整。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各部门提供装备的部门,由于此次调整范围广,房地产、铁路建设、钢铁、电力、汽车、水泥等都出现了投资回落,伴随着深度结构调整,发电量、原油加工量等增速放缓。对装备制造业的直接影响就是需求下降,工业去库存的压力较大,企业效益欠佳,对生产设备需求意愿大幅下降,反映在装备制造业就是订单下滑,企业生产回落。 4、今年各种优惠政策取消(主要是汽车)。 5、产业发展缺乏新的增长引擎。 当前装备制造业的增长面临短期“去库存化”与长期“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装备制造业在发展技术、产品创新上都存在空档。尽管国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早已启动,但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工艺、装备尚不成熟,如果没有政策支持,获利及其有限,机械工业整体发展缺乏新的增长引擎,结构调整仍将处于阵痛期。所以这一结构调整的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对装备制造业走势判断 虽然目前装备制造业的经济运行速度仍在继续回落,但下行速度行将趋缓。由于上年走势是“前高后低”, 因此今年下半年对比基数的压力也将减小。预计今年的走势很可能是“前低后稳”。全年机械工业产销增幅在 18%左右,利润增幅在12%左右,出口创汇增幅在15%左右。
说明:根据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标准,装备制造业包括八大类: 1、金属制品业(33)。 2、通用设备制造业(34)。 3、专业设备制造业(35)。 4、汽车制造业(36)。 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37)。 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8)。 7、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9)。 8、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43)。(注:汽车修理划为第三产业。)
2012年4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