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工智能产业 中国有望下出“好棋” |
来源:深圳商报 时间:2016/3/16 10:37:33 浏览:1504次
|
导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迎来寒冬后重生的鼎盛发展期,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全球科技商业预言家、畅销书《失控》作者凯文·凯利认为,未来20年,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 OFweek机器人网讯:“阿尔法围棋”与李世石的人机大战,让人工智能受到产业界、学术界甚至全社会热议。有关专家认为,面对人工智能领域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已从战略高度“落棋布子”,有望通过政策推动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挑战机遇并存 近年来,人工智能迎来寒冬后重生的鼎盛发展期,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全球科技商业预言家、畅销书《失控》作者凯文·凯利认为,未来20年,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 国际上,人工智能的创新和创业日趋活跃。以创业企业为例,市场调查公司“风险扫描”绘制的一张人工智能创业地图显示,截至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已有855家,横跨13个门类,总估值超过87亿美元。 然而,目前人工智能创新和创业的热点还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地区,中国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在这个全新的舞台上领衔。 不过挑战也意味着机遇。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沈晓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的真正发展才刚刚开始,中国市场有很大需求,无论从技术创新上还是从商业上看,对中国来说都是一个机遇,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 海量数据优势 沈晓卫表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计算机行业从编程时代进入认知时代的一个重要背景和条件。谁能透过大数据智能分析,预先把控行业发展脉搏,谁就将掌握市场和竞争的主动权。 “阿尔法围棋”所展现的高水平棋力,背后是数千万局对弈的数据。 大数据之于人工智能,就像以前煤和石油之于工业一样重要。未来企业如果缺乏大量的数据,实际上无法实现智能化,而中国拥有生产和消费的海量数据,占据了人工智能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强劲市场需求 据市场调查公司预测,在全球人工智能市场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15年约为12.6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有望达到91亿元人民币。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众多应用的一个缩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68万台,一举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 拓扑产业研究院认为,中国近年来积极主导经济发展转型,劳动力密集的低端制造业正逐渐转型为技术密集的高端制造业,高度自动化的需求水涨船高,带动机器人销量快速增长,预计2016年中国机器人需求量将达到9.5万台。 政策坚定支持 在中国,人工智能已得到政策的坚定支持。去年7月,国务院印发《“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人工智能为形成新产业模式的11个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将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具体支持措施,清理阻碍发展的不合理制度。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首次出现“人工智能”一词,在“科技创新-2030项目”中,智能制造和机器人成为重大工程之一;培育人工智能、智能硬件、新型显示、移动智能终端等,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石,人工智能有望为中国在新一轮技术创新大潮中后来居上、实现“弯道超车”提供突破口。正如谭铁牛在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大会上预言,聚焦人工智能,国家如此重视,未来必有大发展。
|
上一篇:
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下一篇:机器人在中国发展空间巨大 2016保有量将达16万台 |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