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关于协会 新闻中心 政策法规 科技创新 经济运行 会展信息 最新发文 专家论坛 名优产品 会员单位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最新发文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22年省工业企业
· 转发:关于开展河北省智能制造集成商和智
· 转发:关于评定2021年度省级首台(套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21年度石家庄市
· 转发: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第二批河北
· 转发:关于评定2018年度首台(套)重
政策法规
· 石家庄市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
· 关于印发《河北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
· 石家庄市出台《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
· 六部门发放政策“红包” 制造业优质企业
· 支持工业和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汇编
· 关于公开征求《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
· 关于印发《石家庄市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
· 关于开展2020年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
企业新闻
· 【河北日报】数字化,这样助力河北企业转
· 【河北经济日报】河冶科技:让“工业牙齿
· 国内首条水泥万吨线煤立磨防爆永磁直驱电
· 2020第十二届国内外水泥粉磨新技术交
· 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引入MES——
· “掘金”工业互联网 “助跑”企业转型升
· “无纸化生产”系统在石煤机“上岗” 我
· 河北石家庄:加快数据中心设施建设 助力
 经济运行
2012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时间:2013/2/17 8:55:31 浏览:1087次
2012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牢牢把握省委、省政府建设工业强省战略要求,积极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着力加强工业运行调节,加大增长点培育,强化企业帮扶,全省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稳中求进”的总目标,为推进工业强省战略目标开了好局,也为全省经济结硕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全省工业经济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好于预期
    2012年全省工业经济“亮点突出,特点鲜明”。
    (一)亮点表现在:“一进一好”
    一是总量实现进位。在2011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双超万亿的基础上,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再上一个台阶,总量占全国比重的4.7%,排全国第6位,较2011年上升一位。
    二是增速好于预期。2012年全省工业完成增加值12511.6亿元,同比增长11.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69.6亿元,同比增长13.4%,好于13%的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
  
    (二)特点表现为:生产向稳、效益改善、结构优化和区域协调
    一是工业生产缓中企稳,稳中有升。承接2011年下半年的放缓趋势,2012年前8个月工业生产小幅回落,进入9月份以后,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初步显现,工业增速逐月回升,10、11、12三个月分别增长12.9%、13.2%和13.4%,企稳态势日益明显。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一直在12.5-13.5之间,总体保持平稳增长。


    二是工业效益逐月稳定,运行质量不断改善。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由2012年初下降20.6%,到10月份实现转正,呈现逐月稳定回升的态势。全年累计实现利润2296.9亿元,同比增长5.3%,较年初有了明显改善,与全国增幅持平。主营业务利润率为5.3%,比年初提高1.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面逐月下降,较年初降低7.4个百分点;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87.6元,较年初下降1.4元。

    三是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投资结构优化。全省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330.3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48.8%,较2011年提高1.9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6.1%,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5891.4亿元,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的63.1%,较2011年同比增长35.2%,高于全部工业投资9.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32.2亿元,对工业投资的贡献率达40.5%;石化行业完成投资1217.1亿元,同比增长33.8%。

 

    四是主要行业继续壮大,工业结构不断改善。钢铁、装备、石化等七个主要行业保持稳定增长,完成工业增加值9384.8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85%,高于2011年同期1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继续提供有力支撑。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4901.8亿元,同比增长9.9%,低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占规上增加值的44.3%,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增加值1301亿元,占规上总量的11.8%,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
    五是区域工业协同推进,工业强市引领作用增强。各地抓工业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区域发展协同推进的局面,11 个设区市工业增加值均实现了13%以上的增速,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市增加为5个(唐山、石家庄、沧州、邯郸、保定),占全省总量的比重达74.1%。沧州、衡水、石家庄工业运行质量良好,工业利润增长10%以上。
    六是要素供需平衡,增速缓中有升。2012年工业用电量增速明显放缓,除2月份外各月增幅均较2011年有不同程度降低,特别是7、8、9三月出现负增长,10月份随着工业经济回升,工业用电量增幅转正,全年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9%。公路货运量进入下半年以来稳步回升,特别是9月份以后持续加快,11月份达到年内最高点。
    总体来看,2012年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态势是逐步向好的,但企稳基础还不稳固,实现工业稳定增长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主要行业增长尚未回升到预期水平。装备制造业2012年一直处于较低速增长(14-15%),较2010、2011年的高速增长下降了10个多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最低点,特别是建筑、矿山工程机械及风电、输变电行业持续低迷,订单明显下滑,表明市场需求仍处于恢复阶段。二是消费、投资、出口均呈回落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为2007年以来的最低增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为年内最低,较同期回落3.7点,同时民资投入实体经济意愿下降;外贸出口自4月份以来呈波动下行态势,全年仅增长3.6%。三是效益状况未根本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5.3%,为8年来仅次于2009年的低增速,亏损企业亏损面同比扩大2个百分点,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根本改善。四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高产能、高库存、高成本,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问题困扰着行业健康发展。目前,我省炼钢、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均在80%以下,产能过剩导致这些行业产品价格震荡下滑,行业亏损加重。五是国有控股及大型企业生产效益增速持续走缓。2012年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3169.4亿元,增长5.6%,较全省平均增幅低7.8个百分点,在分注册类型企业中仅次于外商投资企业(增长5.5%),居倒数第二位。大型企业实现增加值4590.1亿元,增长7%,较全省平均增幅低6.4个百分点。效益状况也不理想,国有控股、大型企业利润均为负增长,分别增长-12.3%和-20.1%,累计影响全省工业利润185亿元。
    2012年经济运行工作面临的压力和困难是2008年以来最多的一年,经济运行工作在保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体现在五方面:运行调节机制更加完善,建立了全省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全国首个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以先行指标和主要产品价格为重点建立了月度预测预警机制。调控措施跟进更加及时,针对年初、年中、年末三个时间节点,适时政策引导,及时出台《关于支持工业发展,力促平稳较快增长的十条意见》,强化督导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全部按时完成。企业帮扶更加到位。集中开展全省工信系统“企业帮扶月”活动,全年组织有针对性银企对接200余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需衔接80余次,建立企业帮扶部门联动机制,为缓解企业瓶颈制约提供有效解决途径。减负工作更加扎实。省减负办与省纠风办联合聘请130个省级优化发展环境、生态发展环境监督员,开展以“优化成长环境、服务企业发展”为主题,以治理矿山收费、道路交通收费、强征过头税费等为重点的专项集中行动,对违规问题进行了曝光。新增长点培育更加系统。在加大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工作力度的同时,加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培育工作,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家以上。
    二、重点行业总体运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2012年,我省40个行业大类中有37个行业实现增长,20个行业增速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0个行业增长20%以上。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经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行业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生产低迷、效益下滑问题。进入三季度以后积极因素增加,主要经济指标不同程度回升,全年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预计2013年在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多数行业运行状况将有不同程度改善。
    原材料工业:2012年原材料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906.9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3.4%。受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基础设施投资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延续2011年四季度以来的下滑趋势,上半年原材料工业增速放缓,但二季度以后,随着稳增长、扩内需政策措施的推进落实,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钢材价格自9月份起持续回调,在成本推动下价格趋稳,水泥、玻璃价格小幅微涨,原材料工业生产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钢铁行业:第一大支柱行业的支撑作用不可替代。全年完成增加值3685.3亿元,同比增长16.6%,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3.2个百分点,对全省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5%,其中,黑色压延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411.4亿元,同比增长12.4%。企业生产平稳,钢铁产量平稳增长。2012年,全省粗钢产量18048.4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5.2%,居全国第1位,同比增长6.2%,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钢材产量20995.2万吨,占全国产量的22.1%,居全国第1位,同比增长9.4%,高于全国7.7个百分点。受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产能过剩影响,钢材价格持续下跌并低位波动,效益状况低迷。2012年,钢铁行业实现利润642.7亿元,同比下降7.8%,低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13.1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为4.6%,低于2011年0.4个百分点,居七大行业末位。
    石化行业: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影响,行业增速总体回落比较明显,2012年以来一直保持个位数增长,8月份以后各主要指标有所回升。全年完成增加值1527.8亿元,同比增长9.5%,比2011年回落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规上工业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04.43亿元,同比增长11.6%,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6.3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原油加工量1432.4万吨,占全国的3.1%,居第13位。
    建材行业:在经历了前几年井喷式发展之后,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产销不畅问题较为突出,价格下滑明显,行业生产增速逐月回落,效益大幅下滑。全年完成增加值522.5亿元,同比增长5.9%,低于全省规上工业7.5个百分点,较2011年回落16.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5.7亿元,同比下降21.8%。2012年,全省水泥产量12809.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9%,居全国第5位;同比下降6.1%,低于全国13.5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11382.7万重量箱,占全国产量的15.9%,居全国第1位;同比下降16.5%,低于全国13.3个百分点。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铁路、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有望实现较快增长,但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仍未放松,基础设施投资扩张也将受到2012年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约束,原材料主要下游产业投资需求难以大幅提升,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部分产能过剩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化”压力。同时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会对资源进口依赖程度较高的原材料工业运行产生影响。预计2013年原材料工业增速与2012年大体相当。
    装备制造业: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和出口持续下滑影响,行业经济运行困难加大,主要经济指标由2011年的高速增长转入中低速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1987.9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11年回落9.9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8.9%;实现利润492.7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省规上工业4个百分点。入统的8个行业大类中,生产增长有快有慢,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

    汽车制造业克服2011年以来市场刺激政策退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扭转了年初个位数增长局面,呈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产、销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48.8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利润136.1亿元,同比增长26.6%,在40个行业大类中成为仅次于黑金属采矿和冶炼压延的第三利润贡献大户。2012年,全省汽车产量82.5万辆,占全国产量的4%,居全国第12位;同比增长14.4%,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其中,长城汽车继续保持迅猛发展势头,全年生产汽车62.4万辆(占全省汽车产量的75.6%),较去年增产13.8万辆。
    今年铁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加快将拉动工程机械等行业增长。但我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产品研发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弱等问题,导致行业同质化竞争进一步加剧,预计2013年装备工业整体运行情况略好于去年。
    消费品工业受出口萎缩、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二季度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放缓,从总体运行态势看,在国内需求平稳增长的支撑下,二季度以后呈现出缓中企稳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增加值2002.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1%,同比增长15.1%,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在刚性需求支撑下,整体运行平稳。完成增加值731.5亿元,同比增长13.7%,较去年回落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94.3亿元,同比增长25.3%。2012年,主要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方便面产量103.8万吨,同比增长37.1%;罐头产量41.3万吨,同比增长42.7%;软饮料产量308.5万吨,同比增长23.5%。
    纺织行业受用工等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国际贸易壁垒、国内外棉花价差持续扩大等因素影响,部分大型棉纺企业生产形势严峻,服装、皮革、鞋帽生产形势较好,产销两旺,带动纺织行业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767.7亿元,总量跃居我省第4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16.8%,较去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10.2亿元,同比增长23.1%,高于全省规上工业17.8个百分点;主营业务利润率7.4%,居七大行业首位,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利润率2.1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纱产量188.1万吨,同比增长24.5%;布产量65.7亿米,同比增长13.5%;服装产量7亿件,同比增长76.9%。
    医药行业在医院终端增速回升、政策面趋于缓和、结构调整效果初显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整体运行平稳,略好于2011年。全年完成增加值162.2亿元,同比增长14.6%,比2011年提高0.9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48.4亿元,同比增长10.1%。2012年,全省化学药品原药产量59.4万吨,同比下降15.3%;中成药产量4.9万吨,同比增长13.2%。
    2013年,内需稳定增长将支撑消费品工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出口状况难以出现明显改观。预计消费品工业将继续保持15%左右的增长。


上一篇: 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111.6亿元 下一篇:2012年1-12月全国机械行业生产运行快报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首 页 - 关于协会 - 新闻中心 - 政策法规 - 科技创新 - 会员单位 - 经济运行 - 会展信息 - 最新发文 - 专家论坛 - 名优产品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石家庄市装备制造行业协会 冀ICP备12000570号-1石家庄网站建设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