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合作社 创新“ 格局”
3月18日,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来到我市,与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一起,与500余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面对面,解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该怎么干,给这些农业能手们指出一条联合发展的新模式。听完讲解后,这些大户、合作社负责人连连称好。
日前,中农控股与石家庄农林科学院签约开展战略合作,以全国供销总社发起、中农控股具体承办的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为服务体系建设平台,石家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工程——“新农村大喇叭”为传播载体,共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体系。
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遍地开花,但由于一直延续过去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们在农业产业链条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少专业技术,农产品卖不上价,融资需求得不到解决,如何建起与之配套的服务体系,成为一道现实难题。
说起发展合作社,行唐县凯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李恺坦言“一度摸不着门路”。他说,自己见过各种各样的合作社“形态”:没有任何动作的“空壳”,不懂惠农政策、惠农补贴的“非专业合作社”、供应价格不靠谱的农资和差强人意的农化服务……
话一出,引起许多专业大户、合作社负责人的积极回应。有大户说,自己搞的特色养殖,平日里钻研技巧,加上喂养特别用心,养殖效果非常理想,但是不会跑市场,出栏了不知道卖给谁,最后忍痛便宜卖掉。有家庭农场主说,摊子铺得大了,管理和技术跟不上,庄稼长不好,病虫害频发,挫伤了搞规模经营的积极性。还有人提出担心农药、化肥的质量和价格问题;农资产品市场流通的品种多、资质良莠不齐;经过好几级代理批发商,农民拿到手的农资价格非常高。
“其实大家说的都是个性化需求,这就要对传统农资经营和为农服务方式进行革新,每个基层合作社的服务都要有针对提供”。中农控股合作社网络分公司总经理刘庆胜说,要保障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好大家搞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中农控股针对这一情况,主动承办建设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任务。而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农民成为产业链条的强者,满足大家在发展农业中产生的各种需求。
与配送农资、粮食加工等传统的单一体系相比,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更像是农民的“一站式服务平台”,解决单个基层合作社任何“搞不定的难题”。刘庆胜表示,“基层合作社就如同星星之火,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养大、连片,享受从产到收的全程解决方案”。
逐步构建全产业链服务
“你们平时最头疼啥问题?”刘庆胜提问。赵县农民曹青现说,合作社苦于资金短缺,直接制约着规模做大。现场的工作人员答复他,现在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提供小额贷款,这个钱也比较好贷,基层组织以土地使用权抵押,由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担保,平安易贷会及时发放贷款。
藁城农民刘和宾说,丰收的粮食没有地方晾晒,这个事情让人头疼。他去年通过土地流转拿到1080亩土地,搞起了“绿之宝”家庭农场,没想到收获的时候,堆积的小麦让他犯了愁。刘庆胜现场给了刘和宾一颗“定心丸”。他表示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设有“粮食银行”,不管他有多少粮食,不用提前晾晒,都会从地头拉到粮食加工企业,直接进到烘干塔,再转入粮食存储库。“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如果你觉得市价不理想,可以一直存放,等价格合适的时候再出售。”
“我们现在把大家组织起来,就是要建立全产业链服务体系。”面对众多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困惑,中农控股合社网络连锁分公司合作社运营总监丁燕春解释说。
丁燕春说,所谓的全生产链服务体系建设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开展全程农化服务、农资直供、良种补贴,通过减少生产资料的中间环节,由中农控股旗下生产厂家直供来降低成本,同时发挥央企作用,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第二阶段,通过农科院、中农控股农技服务人员加强下乡服务力度,针对百亩以上的大户进行技术服务;实现全程机械化:机耕、机播、机械化控、机收。引入保险公司统一购买农业保险,合作社与基层组织按比例承担费用。由中农集团联合商业银行,对信誉好的基层组织提供信誉贷款,基层组织以土地使用权抵押,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担保,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刘庆胜介绍,“所有社员都将配发一张一卡通,农资消费、国家惠农补贴、资金结算、小额信贷,全部都在这张卡上完成服务。”从播下种子,到最后农产品的加工销售,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用一张卡片就完成全产业链服务。
让所有会员增产增收
推广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是中农控股致力于服务三农、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的新举措;“新农村大喇叭”是由市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它将现代高科技网络技术与传统农村大喇叭嫁接,目前已经覆盖全市4342个行政村。
为做好石家庄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中农控股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将加强下乡服务力度,特别是开展好百亩以上大户的“一对一”技术服务。
“社员们需要提供啥针对性指导,我们就定时定点服务啥。”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国英表示,该院结合新农村大喇叭工程、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为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的经营主体提供新技术、新成果,传播更快更及时的“致富好声音”。
现场提交入社申请的农民提出,基层合作社搞大搞活的主要问题,就是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对合作社运转盈利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相对较低,这就需要专业的组织对他们进行贴身指导。
刘庆胜回应说,会定期组织相关机构对基层合作社开展专业培训、讨论,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培训,提升应对风险的技术能力、经营的管理能力。
此外,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已经展开动作,将联合中粮、国元保险等涉农机构,逐步打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刘庆胜表示,“我们把分散的基层合作社联合起来,集中土地,打包产品,为所有合作社社员提供匹配的增产增收方案,最终做大做强服务体系。”
中国农资小型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发展为拥有1500多个县级中心社,1万多个基层合作社,100多万基层社员,成为目前我国范围最大的新型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