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食品、装备制造、医药、钢铁、建材、石化7个行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80%左右,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市场不利因素影响,生产经营都面临很大挑战,其中纺织、食品、装备制造三个行业本来是“上扬”走势,但5月份增速也出现较大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工业系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多种多样的应对措施,共渡难关——
石 药
新药扛起“保增长”大旗
一走进石药集团就被紧张而忙碌的气氛所感染。
“虽然行业形势不好,但我们牢牢抓住创新转型这一主线,眼睛向内,精益管理,在传统产品受挫的情况下,制剂产品尤其是科技含量高的新药却表现不俗。”石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上半年,石药集团一举推出多美素、津优力两个抗肿瘤新药,打破了国外制药企业在同类产品的垄断。同时,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进入快速增长期,2011年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今年1-5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同比增长92.27%。目前,石药集团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制剂品种已达16个,玄宁、欧来宁两个重点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23.59%。依托于强大的研发实力,石药集团每年将推出2-3个一类新药,稳步实现“调结构、保增长”。
石煤机
全力冲刺确保实现“双过半”
“争分夺秒,全力冲刺,确保实现‘双过半’!”眼下,在冀中能源石煤机公司,上上下下、个个铆足了劲争当“双过半”排头兵。他们将各项工作与“双过半”和“夺旗争星”“捆绑”,抓产品,保回款,促销量。
生产组织上,石煤机紧跟市场,统筹公司资源,合理调配资金,在挖掘内部潜力的同时,扩大对外协作,保证合同商品、配件和预投产品的出产,满足市场需要。目前,掘进机等主要产品产量、配件产量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在产品研发方面,石煤机十三个研究所加速推进产品研发改进速度。今年以来,设计了小型岩巷综合掘进系统、救援提升系统等新产品20项,改进改造二代160掘进机等产品74项,完成多种新产品的样机试制。国家863项目“薄煤层小断面半煤岩掘进机研究”通过了科技部863项目部组织的专家论证。国家863项目“掘进机远程控制技术及监测系统”的工业性试验和技术成果鉴定按时完成;申报专利6项,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石煤机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该公司主营业收入指标的完成进度,有望提前并超额实现“双过半”。
纺织企业
保市场和调结构齐发力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使我市纺织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遭遇前所未有的“寒冬”,不得不及时调整市场策略,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管理,压缩各项成本。
“由于订单减少,所以我们选择性地接单,只做自己最拿手的产品,只做高附加值的精品。”河北名世锦簇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及时进行了战略调整,确定做大研发、精生产的经营模式。他们还积极向先进企业对标,积极吸收引进各种节能设备、措施等,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
常山纺织集团、常山股份公司董事长汤彰明在谈到应对措施时表示,集中精力抓项目建设,加快新园区建设步伐,确保整体搬迁项目二期工程的15万锭纱厂年底前开工投产。同时,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认可实验室的作用,深化与科研院校和高端客户的研发合作,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应用新型纤维,增加非棉纤维用量。
河北吉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在总体压缩产量的同时,大力推进化纤和浆粕污水改造、15万锭纱线、4万吨竹纤维提升改造等4个重点项目。
工信部门
加大协调力度保生产要素供应
企业在市场上奋力“拼杀”,我市相关部门则竭尽全力为企业服务,助企业“一臂之力”。
记者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市县两级工信部门以对标为引领,坚持将抓运行、促项目、保投资作为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关键举措,严格落实领导分包责任制,强化协调调度,积极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监测分析和生产调度,努力保障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促进了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1-5月,我市工业运行总体呈现出良好增长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635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全市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69.3亿元,同比增长30%,投资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工业运行质量居全省前列。
市工信局工业运行分析人士表示,在全市工业系统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预计上半年能够完成既定任务,而且这些积极的应对措施也为下半年工业经济“保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